致力于提升客户品牌形象、实现客户商业目标!

Commitment to enhance customer brand image,customer business goals!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社区文化

东涌天后宫重建落成

2016-12-20 06:26: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95

  相传民间所称马祖,即“天后圣母”。据史料记载,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出生于福建莆田县湄洲林愿之家,满月后,尚不闻啼声,故名林默,幼好学,聪颖。深通气象,能观天预测风云,渔民多次海上遇险,得她拯救,转危为安。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逝世,时年仅二十八岁。今福建湄洲有妈祖庙及升天古迹。传说此后,妈祖多次显圣在海上导航,赐药解疫病,被世人称为湄洲神女或海峡女神。后经宋、元、明、清,历朝帝王册封为“顺济”、“灵济”、“天妃”。妈祖文化源于福建,随着海运的迅速发展,伴随着闽人的足迹而迁徙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著名的“海神”。妈祖的信仰、妈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瑰宝。

东涌天后宫

  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道东涌社区冲街村的码头附近有一座天后宫,据村里老人回忆,东涌天后宫始建明末清初,香火最旺时天后宫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此往返的渔民多来参拜,名扬海丰、惠州、香港一带,后因破“四旧”、扫除封建迷信等运动,东涌天后宫的部分砖瓦都被拆下挪作它用,天后宫日渐破败,残垣断壁,一片萧条。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宗教信仰政策得到落实,村民和海外乡亲逐步恢复祀拜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辰,称“妈祖生”,又称“妈生”,东涌村民及海外乡亲等都赶来举行祀拜,1978年,东涌村民和华侨自发捐款,对东涌天后宫进行了重修,但因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募集的善款额较小,只重建了天后宫的大殿部分,面积仅有20多平方米,其它部分因资金不足,无力维修。

重建前的东涌天后宫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东涌的经济也日益繁荣起来,村民的主要生计是从事海上捕捞及海上旅游观光等,为了祈求平安,加上本地村民有强烈的发扬传统风土文化的需求,大家认为天后宫规模较小,与东涌当今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要求重建天后宫的呼声日高,至此,重建东涌天后宫的条件已成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东涌天后宫重建筹备组成员合影 

  为了顺应民意,做好天后宫重建工程,社区于2010年4月成立了东涌天后宫重建筹备组,负责天后宫重建工作,筹备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并组织成员到深圳南山、赤湾和汕尾等地考察,最终选定了汕尾嘉鸿园林古建筑工程处的设计方案。东涌天后宫的重建设计方案依照历史原貌,总建筑面积442平方米,总造价约为450万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321万元。鉴于重建工程耗资较大,筹备组成员及社区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等向社会各界贤达、有识之士及香港、美国大鹏同乡会发出募捐倡议,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副主席黄水娣女士,祖籍东涌,她对家乡的事务十分热心,在美国大鹏同乡会中积极宣传发动,在短时间内就募得4.5万美金;还有原先在东涌一带捕鱼的老渔民90余人,现在辗转到了香港,他们听说东涌要重建天后宫,立刻发动起来,共募得善款1.2万港元。承蒙海内外信徒慷慨解囊,截止2011年11月30日,共收到海内外的捐款折合人民币439.3万元,这些善款为东涌天后宫重建工程圆满完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10年9月16日(农历庚寅年八月初九)东涌天后宫重建奠基仪式

天后宫内墙壁上镶嵌着大理石雕刻的东涌天后宫重建落成碑记和捐款名单

  2010年9月16日(农历庚寅年八月初九)下午13时30分,举行东涌天后宫重建奠基仪式,立下东涌天后宫“奠基”碑一块,标志着东涌天后宫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2月25日(农历辛卯年正月二十三)上午5时30分,东涌天后宫上樑,标志着东涌天后宫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进入装修阶段;2011年11月初,东涌天后宫重建工程完工,整个建筑为院落式布局,硬山顶,招梁式构架,两进建筑中间用礼亭联接,庙门正脊用瓷片镶嵌双龙戏珠图案,山墙、屋檐、墙壁上彩绘有二十四孝等典故,宫内画梁雕栋,富丽堂皇。

2011年12月2日(农历辛卯年十一月初八),东涌天后宫重建落成庆典暨开光仪式将在此举行,图为天后宫前摆放着各单位送的花篮

 

  2011年12月2日(农历辛卯年十一月初八)东涌天后宫重建落成庆典暨开光仪式在天后宫前举行,当天的活动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神像开光”。上午6时,在应邀而至的龙岗坪地天后宫黄师傅主持下,筹备组成员和船主们举行了开光仪式;二是“祭拜妈祖”。上午8时,由300多名村民和华侨组成的祭祀队伍浩浩荡荡,由大围一路步行约一公里的路程来到冲街天后宫,不少妇女戴着凉帽,穿着花衣,手持各种富有特色的祭品,再加上领头的麒麟舞生动热烈,让人真切感受到一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表演;三是“落成庆典”。中午12时,东涌天后宫重建落成庆典举行,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乡亲1千多人参加了庆典,庆典仪式由东涌天后宫重建筹备组成员俞伦泉先生主持,东涌天后宫重建筹备组组长黄伟志先生和东涌老人协会副会长张锦全先生先后致辞,表达了对各界人士乐助善举的感谢,同时介绍了东涌天后宫的重建过程,随后到会人员入席品尝了客家大盆菜,大盆菜宴席就在天后宫前及冲街村道上举办,当天共开了115席;四是“粤剧表演”。邀请北海青年粤剧团演唱了三天传统粤剧,给村民送上一份文化大餐。


神像开光仪式后的祭拜活动

等待出发的祭拜妈祖队伍

两头翻腾的麒麟引领着祭拜妈祖队伍

 

妇女们戴着凉帽,手持各种富有特色的祭品,列队前往天后宫

祭拜妈祖队伍来到天后宫前

 

祭拜妈祖的民俗活动吸引来两名外国游客,让他们大开眼界,

也算是见识了一回“东洋镜”,瞧!这哥俩的一通狂拍

 

参加东涌天后宫落成庆典的嘉宾在签到簿上留名

东涌天后宫重建筹备组组长黄伟志先生致辞

东涌老人协会副会长张锦全先生致辞

 

品尝客家大盆菜的现场,一百多席摆在一起,甚是壮观

 

传统粤剧演出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

  妈祖是和平之神、友爱之神、慈善之神。妈祖所体现的精神是属于世界的,具有普世的价值。重建东涌天后宫,搞好妈祖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东涌旅游大环境的改造,有利于发掘东涌人文历史文化的优势,有利于发挥与香港及海外乡亲联系的纽带作用,有利于蓝色海洋文化特色的链接,有利于打造东涌旅游文化品牌。

(撰文:俞伦泉)

最新评论

昵称: 邮箱: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   网站标签   |   网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