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提升客户品牌形象、实现客户商业目标!
Commitment to enhance customer brand image,customer business goals!
南澳东涌抗日战壕“浮现”--见证战争烽火
2016-12-20 06:59: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66
一提到南澳东涌,大家的反应可能都是靓丽的海滩、美丽的红树林,鲜美的海味,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里还有一条长达三公里的战壕,可以唤起人们在战火硝烟的年代的记忆…… 连绵的战壕、毁坏的哨所 沿着东涌海滩,穿过背面的小村庄,爬上一个叫做烟锅仔的小山包,记者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烽火台,而在这个哨所的前面,一条弯弯曲曲蜿蜒至对面山头的战壕就掩藏在茂密的草丛中。 据介绍,这条战壕总共长大约3公里,大约1.5米到1.6米深,站在战壕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海面的动静,战壕中还有很隐蔽的防空洞。这条战壕最初建造于1939年,是当时的国民党部队为了防止日本兵从三门岛出发海上入侵而建造的。在战壕的尽头,还有一个毁坏的哨所。沿着这条战壕向对面山头上还可以远远看到对面的烽火台。当地80多岁的老人介绍,这些烽火台是为了发现海上特殊情况预警用的。 记载着抵御外来侵略的战史 东涌社区80岁的黄锦波老人现在还记得当初在战壕里发生的故事。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只有19岁,在他的记忆里面,当时在东涌驻扎着一个排的中国军队,30多名士兵,而对面的三门岛上则被日本兵侵占。平时一名中国士兵就守在战壕边的哨所上,而大多数士兵都隐蔽在战壕里,防止敌人入侵。 老人回忆到,在一段时间里,日本兵经常开着快艇在东涌海面上来回试探,但是知道东涌的山头有中国军队驻守,并不敢轻易登岸。1939年农历四月初七,8个日本兵从东涌海滩登陆并开火,隐蔽在战壕里的中国军队当即开火还击,顿时击毙7名日本兵,剩下一名日本兵开船逃窜回三门岛。大约一个小时后,日本兵开来四艘炮艇对海岸线进行轰炸,不少中国士兵在炮火中阵亡,但是日军因不熟悉地形,始终不敢从海岸登陆到东涌村。这次战斗结束后,日本兵没有再敢从海上登陆,直到1941年,日本兵才在南澳抓到一村民并从陆路攻入东涌,并火烧了东涌村。当时东涌村民大部分逃到了对面的山上才幸免以难。 曾经上演“海上剿匪记” 抗战结束后,这条战壕还没有结束它的历程。1949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炮团在当地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炮轰大铲岛。1950年1月1日,珠江军分区第十四团、两广纵队炮团、东江军分区第七团从大鹏半岛的东涌村出发,在炮火掩护下渡海作战,歼敌2000余人,解放三门岛。4月18日,宝安地方党和乡政府动员渔民400多人,出动渔船200只,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九零团部队进攻内伶仃岛,在伶仃洋大败敌舰27艘,消灭岛上千余土匪。至此,宝安县全境解放。 而当时的部队在“剿匪”之前拓展了这条战壕,这条战壕成为了解放军“剿匪”的“桥头堡”。 |